根据2019年10月国家监测数据显示,广东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提前两个月实现达标。
作为粤东地区的“母亲河”,曾因水清如白练而得名的练江,一段时间以来因为污染严重,成为广东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及难点,甚至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。
痛定思痛。“市领导们带头住到那里,和沿河老百姓住在一起,直到水不黑不臭。”“狠话”言犹在耳。
一年多来,汕头市通过建立总河长牵头督办、各级河长联动的责任机制,强化环保监督整治,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……练江治理取得初步成效。
类似练江“变白”的逆袭故事在全国生态领域扎堆出现。
从安徽马鞍山长江岸线整治和慈湖河黑臭水体整治,到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,再到福建福州黑臭水体综合治理,这些曾经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的地区,都取得了显著的整改效果。
一幅幅优美图景,一张张百姓笑脸,见证着中国“颜值”的提升。
过去的一年,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加快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,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,推进着美丽中国建设——
各地按照钢铁、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、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,细化分解2019年度任务,明确与淘汰产能对应的主要设备,确保按时完成,取得阶段性进展。
有效推进清洁取暖。根据各地上报情况,2019年10月底前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“2+26”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。
加快推进老旧车船淘汰。2019年12月底前,各地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数量应达到任务量的40%以上……
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持续改善——
2019年1月至11月,我国261个PM2.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为38微克/立方米,比2015年同期下降22.4%,超过“十三五”约束性指标进度要求。
2019年1月至10月,全国地表水水质好于Ⅲ类断面比例同比提高2.3个百分点,劣V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.9个百分点。
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。2020年,我国将主办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15次缔约方大会,会议主题确定为“生态文明: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”。
2019年7月,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,8个督察组陆续进驻上海、福建等6个省(市)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中央企业,开展新一轮的例行督察。
过去一年,我国进一步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,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,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,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。
2019年有两次重要会议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重要要求——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。其中,第十部分“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”从4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做出明确规定。
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《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七个体系,即领导责任体系、企业责任体系、全民行动体系、监管体系、市场体系、信用体系、法律政策体系。
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、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——
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,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执法事项,合并涉企检查事项。
推动所有市、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立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制度,涵盖企业近80万家。
执法督察日益严格。从2019年开始,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,前三年例行督察,第四年“回头看”——
经调度有关省(市)和中央企业,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共交办群众举报问题约1.89万件,有力推动落实“党政同责”“一岗双责”。
“从纯粹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,发展到建设生态文明文化、经济、责任、目标和生态安全体系并重的制度体系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,中国生态文明政策体系的发展呈现出新转变。
当了20多年渔民的老朱,现在是辽宁省锦州市笔架山食品有限公司的采购员。几年前,他卖掉渔船,转身上岸,成为一名工人。他说:“我们过去只知道一味向大海要‘口粮’,不知道爱护它。现在想想,大海不是咱一个人的,是大家伙的。把大海爱护好,才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。”
老朱的转变,体现出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、幸福生活的向往。
民之所望,改革所向。当前,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收官阶段。行至半山不停步,船到中流当奋楫。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所说,要以钉钉子精神,保持方向不变、力度不减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
强制度。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设,包括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,推动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,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,以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,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。
严法律。完善相关法律体系,包括加快推动和制修订长江保护、海洋环境保护、生态环境监测、排污许可等方面的制度,努力推动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。
多共建。推动全民参与,让生态环境保护,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群众共同参与、共同建设、共同享有的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