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水体中磷的组成
水体中的磷,分为有机磷(Organic-P)、无机磷(Inorganic-N)。
无机磷直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。
有机磷与无机磷总和称总磷,表示为TP,以PO43-计,单位mg/L。
2. 除磷技术
除磷技术分为化学除磷、生物除磷。
2.1. 化学除磷
常用化学药剂:钙盐、铁盐、铝盐。(熟石灰Ca(OH)2、硫酸铝、铝酸钠、三氯化铁、硫酸铁、硫酸亚铁等)
2.2. 生物除磷
2.2.1. 概念
生物除磷依靠聚磷菌PAO(如不动细菌)完成,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,能够过量、超过其生理需要从外部环境中摄取磷,将磷以聚合态贮存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,通过排泥而除磷。
2.2.2. 机理
除磷机理尚不完全清楚。目前解释:在厌氧条件下,聚磷菌吸收有机物释放磷,自身繁殖;在好氧条件下,则过量吸收磷(聚磷菌增多、过量贮备)。通过这一交替方式,聚磷菌增殖、水中磷进入污泥,好氧后立即排泥,即除磷。
2.2.3.影响生物除磷效果的因素
1)厌氧/好氧交替条件
反复的“厌氧——好氧——厌氧——好氧”环境利于聚磷菌成为优势菌。
厌氧条件释放磷,好像对处理不利?。引入的目的:厌氧条件下纯好氧菌被抑制,而聚磷菌能存活,并且繁殖,在之后的好氧条件下才能大量吸收磷。厌氧释磷越彻底——好氧吸磷越充分。
2)硝酸盐和易降解有机物
厌氧环境下存在反硝化,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基质(易降解有机物),影响聚磷菌贮存有机物,引起好氧阶段吸磷能力减弱。硝酸盐的存在,抑制厌氧阶段聚磷菌释磷,进而影响聚磷菌贮存有机物,及好氧吸磷。
3)污泥龄
污泥龄宜短不宜长,过长泥量少且有可能再次释磷。
4)温度与pH
温度T=10~30℃较好,pH=6~8。
5)BOD/TP
BOD/TP越高,厌氧释磷越彻底。最好有较多的易降解有机物,会诱导聚磷菌大量释磷。一般要求BOD/TP≥20。对原水进行水解酸化,再厌氧释磷,效果更好。
2.2.4. 生物除磷工艺流程
1) Phostrip除磷工艺
原水——好氧聚磷——厌氧释磷——对释磷水化学除磷。适合单纯除磷工艺,要同时降解有机物及脱氮时不适合。
2)厌氧—好氧除磷工艺
比较经典的A/O工艺。
特征:
- 遵循生物除磷原理;污泥含磷率4%。
问题:
- 除磷率再难提高,特别是BOD/TP较低时;
- 二沉池中易产生二次释磷,须及时排放剩余污泥。
2.3.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
氮的去除要求反应器为“好氧单元→→厌氧单元”;磷的去除要求反应器为“厌氧单元→→好氧单元”;看上去矛盾,如果采用前置反硝化系统,则二者可以合并。这是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基础。
2.3.1. Bardenpho 脱氮除磷工艺
基于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,形成了A—O—A—O串联工艺。
特征:
- 利用基本原理,反复脱氮除磷。
问题:
- 工艺流程过长;
- A1池,碳源充足、但NOx—N不足,脱氮效果一般;可降解有机物充足、释磷充分;
- O1池,主要降解有机物、硝化,因积累NOx—N,吸磷较弱;
- A2池,与A1池相反,脱氮效果好;但因可降解有机物不足,释磷不充分;
- O2池,主要吸磷,低负荷下硝化、降解BOD。
- 总体来看,效率较低。
2.3.2. A-A-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
A-A-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又称A2/O,厌氧-缺氧-好氧(Anaerobic-Anoxic-Oxic)。
特征:
- 利用基本原理,提供最佳脱氮、除磷的条件和环境。
- A1池,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充足,回流污泥浓度高,释磷充分;
- A2池,回流使NOx—N充足,原水碳源充足,高效脱氮;
- O 池,主要吸磷,低负荷下硝化、降解BOD。
- 效果较好,效率不高。
问题:
- 工艺流程仍然很长;
- 回流系统庞大,耗能是其主要障碍。
以上两种工艺,除磷及脱氮效果难以提高,特别是(N、P)/BOD比值较高时,因此还需继续研究新型高效的工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