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什么是污泥膨胀?什么是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,是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,随二沉池出水流失。发生污泥膨胀时,活性污泥SVI值(1g干污泥所占体积,ml/g)超过150时,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为膨胀状态,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。 污泥膨胀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。前者是因为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,后者是因为菌胶团的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。 两类污泥膨胀的各自成因分析正常环境下,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,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情况,但出现下列情况时,会引起丝状菌膨胀: 1.进水有机物太少,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; 2. 进水中氮、磷等营养物质不足; 3. pH偏低; 4. 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太低; 5. 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,对微生物造成冲击; 6.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“腐化”产生较多的H2S(超过2mg/L)时,导致丝状硫黄菌过度繁殖; 7. 丝状菌大量繁殖适宜温度为25~30℃,故而夏季容易发生丝状膨胀。 而非丝状菌膨胀本质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,原因有以下两条: 1.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,但缺乏足够的氮、磷等营养物,此时菌胶团表现为“吃坏了”,分泌大量多聚糖类代谢物(含大量亲水羟基,使活性污泥呈凝胶状,表现为黏性膨胀; 2. 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,菌落中毒,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性物质,无法形成絮体,不能在二沉池分离或者浓缩,此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离散型膨胀。 曝气池污泥膨胀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分为三类:临时控制、工艺运行控制、永久性控制。 临时控制法 该法主要用于临时原因(水量与水质波动等)造成的污泥膨胀,分为絮凝剂法和杀菌剂法。絮凝剂法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,药剂投加量折合Al2O3为10mg/L左右。杀菌剂法用于丝状菌引起的膨胀,常用的杀菌剂有二氧化氯、次氯酸钠、漂白粉,加氯量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.3%~0.6%,加药时要观察生物相并测定SVI值,当SVI值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时,应停止加药。 工艺运行控制法 该法用于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,具体为: 1.在曝气池进口加黏土、消石灰,提高污泥沉降性与密实性; 2.增加预曝气,使污水富氧; 3.加强曝气密度,避免局部厌氧; 4.补充氮、磷等营养物,保持混合液中碳氮磷营养物质平衡; 5.提高污泥回流比,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,避免二沉池厌氧; 6.pH过低时加碱调节; 7.使用在线水质分析仪表,发挥预处理系统的作用,保证曝气池污泥负荷稳定。 永久性控制法 该法是指在污水处理装置设计阶段进行优化,在曝气池前设置生物选择器,具体为: 1.好氧选择器,让菌胶团细菌抢先形成优势菌落。在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之前进行再生性曝气,减少回流污泥中高黏物含量,使其中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段,提高菌胶团细菌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; 2. 缺氧选择器,在选择器内投加硝酸盐。大部分菌胶团细菌能利用硝酸盐中化合态氧,而丝状菌(球衣菌)不能; 3. 厌氧选择器,大部分丝状菌(球衣菌)都是好氧的,而菌胶团细菌有一大部分为兼性菌,可以在厌氧状态下进行短时厌氧代谢。但由于厌氧选择器可能会导致丝硫菌增殖,故厌氧选择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