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气浮的原理和种类(二)要阻力来自 液膜,而气膜中的传质阻力与之相比,可以忽略而不计。即要强化溶气过程,除应有足够的传质推动力外,关键在于扩 大液相界面或减薄液膜厚度。但实际上在紊流 剧烈的自由界面上是难以存在稳定的层流膜。因此便出现了随机表面更新理论,这种 理论增加了表面更新速率,即在考虑气液接触界面传质时,引入了气相、液相在 单位时间内因涡流扩散而流入气、液更新界面的传 质因素,从而使理论和实际更为接近。 (五)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 加压溶气气浮法在国内外应 用最为广泛。目前压力气气浮法应用最为广泛。与其他方法相比,它具有以下优点:在加压条件下,空 气的溶解度 大,供气浮用的气泡数量多,能够确保气浮效果; 溶入的气体经骤然减压释放, 产生的气泡不仅微细、粒度均匀、密集度大、而且上浮稳定,对液体扰动微小,因此特别适用于对疏 松絮凝体、细小颗粒的固液分离; 工艺过程及设备比较简单,便 于管理、维护; 特别是部分回流式,处理效果 显著、稳定,并能较大地节约能耗。 水泵自调节池将原水提升到反应池。絮凝剂在吸水管上(泵前)投入,并经叶轮混合于反应池 中进行絮凝,根据废水的性质不同反应 池的强度和反应时间应有所调整。反应后的絮凝水进入气浮池的接触区,与来自溶气释放器释出的溶气水相混合,此时水中的 絮粒 和微气泡相互碰撞粘附,形成带气絮粒而上浮,并在分离区进行固液分离,浮至水面的泥渣由刮渣机刮至排渣槽排出。清水则由穿 孔集水管汇集至集水槽后出 流。部分清水经由回流水泵加压后进入溶气罐,在罐内与来自空压机的压缩空气相互接触溶解,饱和溶 气水从罐底通过管道输向释放器。 压力溶气气浮法工艺主要由 三部分组成,即压力溶气系统、溶气释放系统及气浮分离系统。 (A)压力溶气系统。它包括水 泵、空压机、压力溶气罐及其它附属设备。其中压力溶气罐是影响溶气效果的关键设备。 采用空压机供气方式的溶气 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压力溶气系统。气浮法所需空气量较少,可选用功率小的空压机,并采取间歇 运行方式。此外空压机供气还可以保证水泵的压力不致有大的损失。一般水泵至溶气罐的压力约0.5MPa,因此可以节省能耗。 (B)溶气释放系统。它一般是由 释放器(或穿孔管、减压阀)及溶气水管路所组成。溶气释放器的功能是将压力溶气水通过消能 、减压,使溶入水中的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,并能迅速而均 匀地与水中杂质相粘附。 对溶气释放器的具体要求是: 充分地减压消能,保证溶人水中的气体能充分地全部释放出来; 消能要符合气体释出的规律, 保证气泡的微细度,增加气泡的个数,增大与杂质粘附的表面积,防止微气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使气 泡扩大; 创造释气水与待处理水中絮凝 体良好的粘附条件,避免水流冲击,确保气泡能迅速均匀地与待处理水混合,提高"捕捉"机率; 为了迅速地消能,必须缩小水 流通道,故必须要有防止水流通道堵塞的措施; 构造力求简单,材质要坚固、 耐腐蚀,同时要便于加工、制造与拆装,尽量减少可动部件,确保运行稳定、可靠; 溶气释放器的主要工艺参数 为:释放器前管道流速:1m/s以下,释放器的出口流速以0.4~0.5m/s为宜;冲洗时狭窄缝隙的张开 度为5mm;每个释放器的作用范围30~100cm。 (C)气浮分离系统。它一般可分 为三种类型即平流式、竖流式及综合式。其功能是确保一定的容积与池的表面积,使微气泡群与 水中絮凝体充分混合、接触、粘附,以保证带气絮凝体与清水分离。 下面以平流式气浮池为例分 析带气絮凝体上浮分离过程的运动状态。 带气絮粒在接触室内通过浮 力、重力与水流阻力的平衡作用后,取得了向上的升速U上。进入分离区后,又受到两 个力的作用:一 是水流扩散后由水平推力所产生的水平向流速U推;二是由于底部出流所产生 的向下流速U下。这两种流速的合速度大 小及方向决 定了带气絮凝体或是上浮去除,或是随水流挟出。至于其中上升或下降的速度则视合成速度U合在纵轴上投影的大小。 该速度影响 了气浮的处理效 果。絮凝体的大小,气泡的大小,气浮池体中水流向下的速度三者直接影响合成向上速度。合成向上的速度越大, 气浮的去除效率越高,气浮池体的就越小,整个工 程造价越低。要使上浮效果好,首先在池体中尽量降低U下。它可用扩大底部出 流面积 或提高出水的均匀度实现,随着底部的均匀集流、出流,水流到池未端U平约为零,这有利于上浮力较 小的带气絮凝体的分 离; 如要提前实现上浮去除,应 尽量降低u平,这可用扩大气浮池横断 面的方式来实现。接着要处理好絮凝体的大小,通过加药 混合,和絮凝反应来完成,应注意控制以下几个点,药剂的品种,投药量,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时间和混合强 度,药剂的投加点,药 剂和污水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强度,产生的絮凝体的大小。另外还要控制溶气系统中气泡的大小。 竖流式气浮池分离区中颗粒 的运动状态与平流式相似。但其水平向分速要小得多、而且随径向距离的增加,断面迅速扩展,u平迅 速变小。特别是竖流式的 流速方向改政变不大,絮凝体主要受到向上水流推动力的惯性作用,颗粒的向上分速增大,使得带气絮凝 体与水体的分离条件比平流式要优越得多。不过究竟采用什 么形式还需要对各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。 (六)电解气浮气浮工艺流程 电解气浮法对废水进行电 解,这时在阴极产生大量的氢气泡,氢气泡的直径很小,仅有20~100微米,它们起着气浮剂的作 用。废 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在氢气泡上,随其上浮,从而达到了净化废水的目的。与此同时,在阳极上电离形成的氢氧化物起着混凝剂的 作用,有助于废水中的污泥 物上浮或下沉。 电解气浮法的优点是:能产 生大量小气泡;在利用可溶性阳极时,气浮过程和混凝过程结合进行;装置构造简单,是一种新的废水 净化方法。 这是最近几年在水处理领域 才出现的二种工艺,由于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;管理方便;运行条件易于控制、装置紧凑、效果良好 ,因而发展很快。 (七)溶气浮法的设计与计算 (A)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(1)要充分研究探讨待处理水的 水质情况,分析采用气浮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; (2)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对需处 理的废水应进行必要的气浮小型试验或模型试验。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溶气压力及回流比 (指溶气水量与待处理水量的比值)。通常溶气压力采用0.2~0.4MPa,回流比取5%~100%一之间,回流比的确定需和 悬浮物的浓度 联系起来。浓度高回流比大,浓度小回流比小。 (3)根据试验时选定的混凝剂种 类、投加量、絮凝时间、反应程度等,确定反应形式及反应时间,一般沉淀反应时间较短,以2一 30分钟为宜; (4)确定气浮池的池型,应根据 对处理水质的要求、净水工艺与前后处理构筑物的衔接、周围地形和构筑物的协调、施工难易程 度及造价等因素综合地加以考虑。反应池宜与气浮池合建。为避免打 碎絮体,应注意构筑物的衔接形式。进人气浮池接触室的流速 宜控制在0.1m/s以内; (5)接触室必须对气泡与絮凝体 提供良好的接触条件,同时宽度应考虑安装和检修的要求。水流上升流速一般取10~20mm/s:, 水流在室内的停留时间不 宜小于60秒。 (6)接触室内的溶气释放器,需 根据确定的回流量,溶气压力及各种型号释放器的作用范围按下表来选定: (7)气浮分离室需根据带气絮体 上浮分离的难易程度和水质的处理要求而定。选择水流(向下)的流速,一般取1.5~3.0mm/s,即 分离室的表面负荷率取 5.4~10.8m3/(m2.h); (8)气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2.0~2.5m,池中水流停留时间一般为10~20min; (9)气浮池的长宽比无严格 要求;一般以单格宽 度不超过10m,池长不超过15m为宜; (10)气浮池的排渣一般采用刮 渣机定期排除。集渣槽可设置在池的一端或两端.;刮渣机的行车速度宜控制在5m/min以内; (11)气浮池集水应力求均匀, 一般采用穿孔集水管,集水管的最大流速宜控制在0.5m/s左右; (B)设计程序 1、进行实验室或现场试验 由于废水种类繁多,即使是 同类型的废水,其水质变化也很大。通常的设计参数也只是经验统计值。因此可靠的办法最好采用实验 室或现场小型试验取得的结果作为设计依据。 2、确定设计方案在进行现场 查勘及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,确定主体设计方案。 (1)溶气方式采用全溶气式还是 部分回流式; (2)气浮池池型选用平流式还是 竖流式,取圆形、方形还是矩形; (3)在气浮前或后是否需要用预处理或后续处理构筑物,其形式怎样,如何衔接? (4)浮渣处理与处置途径; (5)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的初步 确定及合理性分析。 3、设计计算(不包括一般处 理构筑物的常规计算) 4 提 供废水性质,详细的表格参见后面的附表。 (八)溶气浮法的主要设备的设计 (一)溶气释放器 (1)释气完全,在0.15MPa以上能释放溶气量的99%左右; (2)能在较低压力下工作,在0.2MPa以上时能取得良好的净水效 果,节约电耗: (3)释出的气泡微细,气泡平均 直径为20-40微米,气泡密集,附着性能 良好。 (二)压力溶气罐 溶气效率达80%以上 4 技术经济分析 由于净水工艺中沉淀法沿用 了多年,人们选用气浮法自然地要与沉淀法比较。其实,两种方法各具特点,对于轻飘易浮的杂质宜采 用溶气气浮法,;对于密实沉重的杂质宜采用沉淀法。通常通过投药、混合反应后形成的絮体,当上浮速度快于沉淀时,则选用气 浮法为好。因为气浮法占地面积小(仅为沉淀法的1/8一1/2),池容积也小(仅 为沉淀法的1/8-1/4),处理后出水水 质好,不仅浊度及SS低而且溶解氧高,排出的浮渣含水率远远低于沉淀法排出的污泥。一般污泥体积比为1/10-1/2,这给 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和处 置既带来了较大方便,又节约了费用。 有些废水同时含可沉、可浮的杂质,单独使用气浮或沉淀效果都不理想。此时可将沉淀与气浮结合,发挥各自优点,不仅会提高处 理效果, 而且也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。 生产实践表明,气浮池不仅在除色、去浊上优于沉淀池,而且在降低污染水的COD、木质素以及提取氧等方面 都显出极其独特的优 点,其造价也比平流沉淀池、斜管沉淀池、水力或机械加速澄清池低,其运行费用也略低。 尽管气浮法净水因其独特优点而日露锋芒,但要充分发挥其特点,目前还应重点在以下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。 1.气泡进一步微细化。 众所周知,在相等的释气量 条件下,所产生的微气泡越细,则气泡个数越多越密集,粘附的絮粒也越小,净水效果也就越好,而且 形成的浮渣也越稳定。因此。研究气泡平均直径更小的溶气释 放器是当前提高气浮净水技术的一个途径。它不仅能提高现有净水对 象的去除效果,而且还能开拓气浮法净水的应用范围。 2.直接切割气体制造微气泡 压力溶气气浮法净水存在两 个问题:第一是压力溶气相对能耗较大;第二是溶气水量的加入增大了气浮池内的水力负荷,给分离带 来困难。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理想办法是研制直接产生微气泡的 布气装置,通过该装置将气体切割成稳定、微细、密集的微气泡群, 从而极大限度地降低能耗,而且不会增加气浮池容积。尽管直接布气法难度很大,但它是最有吸 引力的研究方向。 3.固、液分离技术。 为了提高固、液分离技术, 充分发挥气浮净水的优势,除上述气泡进一步微细化与采用直接布气法外,改善固、液分离效果也是一 个重要方面。因为气浮净水的最终目的还是体现在提高分离效 果上。如果设法将电凝聚气浮的泡、絮同时形成并凝聚的这个概念引 人压力溶气气浮法中则有可能大大提高其分离效果。这个概念可称共凝聚气浮。为了适应共凝聚 气浮,应该研制一种新型的溶气释 放器,它应该延时释出高度密集的超微气泡,在与投药混合后的初级反应水(确切说,微絮粒尚未形成时的水)充分混和时,两者 同时成长,即超微气泡与微絮粒同时形成并结合在一起,进而共同成长为带气絮粒。这样形成的带气絮粒在上浮过程中,不但不会 受剪力影响而使气泡脱落,以至下 沉,而且上浮快,浮渣稳定,耗用的气量最少。因此说共凝聚气浮是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。 4,如何妥善地解决粘附牢度 问题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。 气浮法作为一个物化法,不仅要提高气泡质量(如细微度、密集度、稳定性等),而且还要十分重视改善絮粒的 性能。如果我们能 得到增水性、吸附性强的絮粒,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气浮净水的效果。为此,研究供气浮用的絮凝剂和助凝剂也是迫在眉捷的一个 问题。 正象沉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沉淀理论的研究一样,气浮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气浮理论的指导。更何况气浮研究的对象是液、 固、气三相体系,比沉淀更复杂。对于气泡的结构和特性、气泡尺寸的 正确选择与控制、气泡与絮粒粘附的条件,均须深入研究。 有些理论上的新概念与假设,尚须进一步通过实验逐个地得到验证与确认。因此气浮净水技术远非已臻完 善,众多的问题等待着我 们去研究突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