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气浮法除油气浮法除油 2. 1 气浮原理 气浮法除油原理 [1] 就是在含油污水中通过通入空气并使水中产生微气泡(有时还需加入浮选剂或 混凝剂) ,使污水中粒径为0. 25~25μm的浮化油、分散油或水中悬浮颗粒附在气泡上, 随气泡一起 上浮到水面并加以回收的技术。根据产生气泡的方法不同, 气浮处理技术分为溶气气浮、叶轮式气 浮和喷射式气浮3 种。我们采用的气浮除油技术是先进的射流式溶气系统, 利用射流方式在水中产 生大量的微气泡(气泡直径为20~30μm的占70 %以上) 。射流式气浮法具有高效率、低能耗等优点 。射流式气浮除油技术的关键在于射水器和曝气头。 2. 2 射水器结构射水器结构。含油污水经泵 加压(约 0. 4 MPa) 后高速进入射水器喷嘴, 经过渐缩器进一步加速后在吸入室形成负压, 从而吸 入空气。空气和水在混合段进行充分混合, 在扩散段减速后进入溶气罐。射水器结构 2. 3 曝气头 结构在射流式气浮法中关键是要形成足够数量的、大小合适的气泡, 这主要取决于曝气头。曝气头 结构。曝气头结构来自溶气系统的高压气- 水混合液在曝气头内压力得到释放, 从而产生大量的气 泡。气泡大小可通过曝气头的可调间隙来进行调整。 3 气浮除油技术的应用与改进 3. 1 现场使用效果在实验室完成气浮除油、加药浮选等试验后, 又 在气浮除油机上进行了工业试验。经过试验发现, 该气浮除油机的除油效果良好, 对 COD 和酚也有 一定的去除作用。出水水质从外观上观察含油量明显下降, 取样时外壁不再产生油污“挂壁” 现象 。3. 2 影响气浮法除油效果的因素 (1) 废水本身含油的性质。由于是利用了微气泡吸附力及气泡 向上浮力, 所以, 油质愈轻, 除油效果愈好; 与水互溶性愈差, 气浮效果愈好。 (2) 废水温度。 温度愈高, 气体的水溶性愈差; 压力愈高, 水溶性愈好。在工作压力较高(0. 3 ~0. 4 MPa) 时, 压力相对于水温影响更占主导。另一方面, 温度愈高, 废水中油类粘度愈低, 氢键等化学键力愈小, 愈有利于废水中分散油及乳化油的去除。综合考虑除油效果、节能及环保效应, 一般废水温度保持 在40~60 ℃为宜。 (3) 气水比。气水比愈大, 单位流量内气泡数量愈多, 与油珠接触的机会也就 愈大, 油珠附着气泡上浮的机会随之增加 , 处理效果就会提高。但进气量过大时, 在射水器混合段 内无法形成均匀的溶气(气 - 水) 混合物, 气浮效果就会下降。气水比可通过溶气罐内压力来间接 控制。经调试研究, 气浮除油机溶气罐内压力为0. 38 MPa 左右时除油效果最佳。在其它条件相同 时, 进气浮机废水含油为1 000 mg/ L 情况下, 除油效果随气水比(或溶气罐压力) 变化的趋势图 。溶气罐压力- 气浮除油率 (4) 气泡大小。小气泡上升速度慢, 小油滴容易被捕捉, 大气泡上升速 度快, 大油滴容易被捕捉。气泡大小可靠曝气头来控制。 (5) 气浮药剂。采用气浮助剂、混凝剂和 发泡剂可以提高气浮法处理含油污水的效果。 3. 3 问题及改进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摸索, 该气浮除油技术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: (1) 气浮机只能除去水中的轻质油, 对焦油类重油效果不佳 。 (2) 少量进入气浮机的重油容易使曝气头发生堵塞现象, 对萘结晶形成的乳化油去除效果不理想 。 (3) 浮油排除效果不理想, 难以自动进入排油管。对此, 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解决: (1) 在气浮 机前设计了两个70 t 的高置槽, 且在高置槽内设置了加热器, 含重油污水进气浮机前先进入两个高 置槽加热到最佳除油温度 40~ 60 ℃后, 静置沉淀, 定期放出重质油。 (2) 由于加热作用, 萘结晶化为油类析出; 气浮循环加压泵不间断运行, 定期对气浮机进行蒸汽清 扫去除机内和曝气头内的油渣。 (3) 在废水浮油层上方加设可调角度的压缩空气自动吹扫浮油装置 , 每隔一定时间自动将水面浮油层吹入渣油管排出。 (4) 为进一步提高除油效率, 下步可考虑加入 一些絮凝剂如 PAM 、铁盐等药剂。 |